首页
>
人物列表
>
现代人物
董林科,荣获“全省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宝鸡市十大果品销售功臣”、“宝鸡市创业之星”,现任陕西省宝鸡市南务村红苹果专业合作理事长,合作社社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和省市县分别授予“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百强示范农民合作社”、“市级果业优秀合作社”、“市级十佳农民合作社”和“县级优秀农民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董林科,出生于凤翔县彪角镇南务村,今年63岁,初中文化,他从1992年试种苹果,28年接续奋斗,硬是把一个苹果蛋蛋弄出了大名堂!
南务村红苹果专业合作社拥有注册社员256户,社员带资入社,出资总额300多万元,产业园苹果面积10600亩,拥有一个库容2000万公斤的气调冷库,苹果注册了“雍翔红”商标,年产量的一半以上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等一二线大城市。红苹果的创业实践,不仅放大了董林科的人生价值,带富了附近三个镇,八个行政村,八十二个村民小组的父老乡亲,而且为凤翔苹果扬了好名声!
学啥会啥 干啥成啥
董林科在作务苹果之前,他到宝鸡火车站当过装卸工,换过农家用的箩儿底,在甘肃宁夏一带推销过电磨子,苦没少吃,钱也没少挣。1992年,他回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因为他觉得农民天生离不开土地,农民离开土地就好像丢了魂,断了根,心里不瓷实。但他觉得不能走老一辈的路,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庄稼人。
那时,凤翔县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正搞得风生水起,建大棚种反季节蔬菜,大面积栽植苹果,董林科试着种了二亩地的苹果,果树苗栽活了,但他对作务技术一点都不懂,只能看着别人学,照猫画虎,正好县上农技人员下乡技术指导,他就跟着技术员学,慢慢地掌握了基本作务技术。虽然果子没有多少含金量,市场上零售价格也就是一斤卖四五毛钱,但总体算下来效益要此单纯种植粮食强得多。南务村的不少人下不了这个功夫,有的把果园荒芜了,毛草长到一人长高,有的把果树砍掉烧了硬柴,但只有董林科和少数村民坚持了下来。
他想既然种苹果,就一定要种出个名堂,为大家做出样子,蹚出路子。就是这个简单的想法,促使他不断地钻研苹果技术,拜农技员和专家为师,每年11月农闲要去杨凌农科大参加植保系园艺系参加短期专业学习,连续坚持了好几年时间。2014年,他在全县首批获得了二级农技师职称,完成了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的嬗变。随后,他在全县第一个申报农产品商标注册,使自己与合作社社员种植的烟富系列品种苹果拥有了“雍翔红”商标,县工商局给他发了一万元的奖金。这件事在全县的影响很大,凤翔县苹果商标申请注册,董林科是笫一人。
发展会员 成立协会
1992年董林科栽上果树后,果树要施肥打药剪枝,这一应生产资料都得去凤翔县城购买,路远耽误农活不说,还要多花钱,有时不心就买回了假冒农资,自己和父老乡亲吃的苦头还真不少。他寻思着在南务村街道办起了果村专用农资服务部,直接与正规生产厂家建立固定的供货关糸,享受出厂批发优惠,减少周转环节,把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供应给本村和邻村的乡亲,很受大家的欢迎。他一方面作务果树,另一方面经营农资商品。时间不长,他又牵头成立南务村果友协会入会的会员达到600多人,成为全县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管理最为规范的农民专业协会。果友协会把本村和周围几个村的果农单打独斗式的分散生产组织起来,从技术培训苹果建园到科学作务市场销售,协会为会员提供集约式服务,让会员感到有靠山,有底气,有自信,有获得,不再是孤军作战。
扩大规模 成立公司
果友协会从1992年成立到2008年,在市场风雨中栉风沐雨,不断成熟,为会员们办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好事情,获得省市县多个荣誉称号。董林科这个不取报酬的会员便成了会员们的主心骨。
在厉练中,他也不断成熟,随着基地面积的扩大和形势的发展,2008年,他顺势而为,又在凤翔县果区第一个成功注册成立了凤翔县南务村红苹果专业合作社,原来的大部分果友协会会员自带五千元至十万元不等的资金加入合作社,由协会会员转换成合作社社员,同时又吸收了邻近横水田家庄彪角镇其它村的果农。合作社的成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社伊始他们就以服务社员,谋求全体社员共同利益为宗旨,民主管理,自主经营,统一培训,统一销售,自负盈亏,共担风险,让社员从“小帆船”登上合作社这艘量身打造的“航空母舰”,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为了扩大销售,他投资800万元建起了一座2000吨的气调冷库和一个1500平米的苹果包装车间,合作社256户社员的苹果在合作社统一加工包装贮藏销售。
为了实现标准化生产,合作社在全县成功流转了600亩土地,建起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优质果率上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南务村红苹果专业合作社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和省市县分别授予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百强示范农民合作社,市级果业优秀合作社,市级十佳农民合作社和县级优秀农民合作社等荣誉称号。每年年终,合作社还要举行社员分红大会,每个社员都要分到个人出资额千分之五到十的股金红利,这份红利礼包相当于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四至五倍。董林科对笔者说,合作社年终红利兑现大会要比当年生产队决算分红热闹得多,社员们手中掂着厚重的红利礼包,开心极了。
拓展市场 打造品牌
董林科从做生意转向种苹果,一开始虽然在研究探索实践先进作务技术技能方面付出比之常人百倍的努力,但他充其量只是全县的苹果作务把式,而且还不止一次的获得过县镇“十大作务能手”称号。后果尽管自己和合作社的社员们务出的苹果具有个大型美,色艳汁多,酸甜适口的优秀品质,但在市场上出售价格总是上不去,他感觉自己很亏,不但亏了自个,也亏了果子。
后来董林科注册了雍翔红商标后,他的果子才慢慢地在市场竞争中打出了牌子。各项荣誉慢慢的挂满了墙壁,为了使雍翔红牌苹果走出凤翔,走出陕西,走向全国更广阔的市场,他要求自己的示范园区和合作社社员的万亩生产基地,全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公司化运营。并于2013年在全县首批通过了苹果无公害产地认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农产品无公害认证。
从2014年起,董林科把精力用在品牌经营上,一方面加强对外宣传推介,一方面积极参加东盟国际博览会、沈阳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农业博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5年在上海“亚果会”国际苹果PK大赛中一举夺冠,获得一等奖。每年秋季,红彤彤的苹果在枝头露出了笑脸,南务村红苹果专业合作社董林科更是喜上添喜,喜上眉梢,不光他的红苹果基地万亩果子大获丰收,而且还抱回了木美土里杯2020年度中国好苹果大赛宝鸡总决赛三等奖。
目前,在合作社的精心指导和苦心运作下,入社贫困户种植的苹果品质得到了提升,合作社按照与贫困户签订的销售保护价,即不低于市场价统一进行了收购存储,销售。在苹果生产上,合作社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园区季节性生产上吸纳劳动力100多人,其中贫困户35人。果品贮藏包装30人,其中贫困户8人,真正让贫困户的“红苹果”成为“致富密码”。